近日,安徽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第一筆14.36萬元的建筑工程履約電子保函成功開出,標志著平臺電子保函業務正式開啟全面推廣應用,也標志著平臺在踐行“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紓困減負等方面又邁出重要一步。
今年以來,為強化平臺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省住建廳,指導省征信公司開展平臺電子保函應用場景建設,實現工程履約、工程質量、工程款支付、農民工工資和投標等多類保函業務電子化支撐。電子保函業務的首單開具,是我省以平臺為抓手完善多業態金融服務的關鍵一步,對平臺深化場景應用、豐富服務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有助于減輕企業負擔。企業因繳納保證金導致資金被大量占用,且周期較長,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嚴重資金壓力。平臺首筆建筑工程履約電子保函,由施工方安徽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向建設單位蕪湖前灣集團有限公司開具,工程總造價717.98萬元,保證金14.36萬元,電子保函為施工方有效減輕資金成本負擔,讓企業有限的資金用于業務發展的“刀刃”上。
二是有助于提升服務效率。平臺實現全流程、全線上業務辦理,從業務申請、業務審核、費用支付、保函開具到退保、理賠全線上化操作,實現“線下紙質保證”到“線上電子保函”的轉變,從申請、審核到成功開出,全流程24小時內完成,極大提升業務處理效率。
三是有助于強化過程管理。平臺記錄業務處理節點的完整信息,信息可管、可控、可查,既幫助被保單位合理制約投保單位的履約行為,維護自身利益,實現違約情況下的各方聯動保障,保障工程項目的正常履行,又幫助政府部門進行監管,平臺提供可監測的詳細動態數據,精準反映本地區保函情況,為行業監管提供完整的數據依據和支撐。
四是有助于拓展服務深度。依托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以電子保函業務為切入點,為企業提供信貸融資、政策分析、信用產品、在線抵押等多種應用,充分運用平臺技術優勢、數據優勢、場景優勢,賦能普惠金融,構建數字金融生態,為我省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沃土”。